1月13日,我院智能航运研究所联合浙江交通科学研究院、中国船级社浙江分社等单位,在交通运输部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等单位专家指导下,根据舟山海事局海事安全管理总体要求,在秀山东部海域开展智能救生衣示位标外海测试。
测试当天舟山客船航班全面停航,测试海域风大浪急,风力7-8级、阵风8级以上,浪高约1.5米,测试区域流速最大达4节,属4-5级恶劣海况,满足测试对气象条件的要求,符合易发海上事故的真实海况。

测试从上午10点开始,近50多名参试人员参加测试,现场参与测试船舶包括我校“浙海科2号”等2艘,现场共投放了全国各主要救生衣生产商提供的12组穿戴救生衣并配套AIS示位标的模拟人,本次测试主要测试救生衣配套的AIS示位标发射的信号覆盖范围、通信成功次数等关键参数,并对穿戴救生衣模拟人入水后的姿态等也进行了测试。
测试组克服恶劣天气对测试工作带来的影响,于下午5时圆满完成了首次智能救生衣示位标外海测试任务,历时约7个小时。
智能救生衣示位标测试是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海上安全“遏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有效推动省“平安交通年”海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抓手。通过测试,验证了恶劣海况下我国生产的智能救生衣示位标的实际性能,为后续海上搜救应急演练、产品技术集成迭代升级等奠定了基础。下一步将在现有基础上,开展无人机搜索、搜救直升机和搜救船舶联合救援综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