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学院智能航运研究所联合省交通厅、中国船级社、东保中心和舟山海事局和、舟山海洋与渔业局多家单位在舟山秀山东部海域开展海上智能救生衣示位标外海第二阶段测试暨人员落水立体搜救演习。
测试当天风力6级、阵风7级,测试海域风大浪急,浪高2米以上,流速4节,属4级恶劣海况,风、浪、流叠加影响,能较好模拟易发海上事故的真实海况。
上午8点外海测试正式开始,本次外海测试共派出2艘船舶、参试人员近40人,现场投放12组穿戴救生衣并配套示位标的假人,测试示位标信号覆盖范围、通信成功次数等关键参数,项目组克服恶劣天气对测试带来的影响,于上午11时圆满完成测试任务。

第一阶段外海测试结束后,11点05分,船舶人员落水立体搜救演习立即展开。参与第一阶段外海测试的假人投放船(浙舟护渔005)用来模拟本次演习中发生7名临水作业渔民意外落水的遇难船,进而引发人员落水事故的应急搜救行动。演习开始后,舟山市海上搜救中心立即启动海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指令舟山海事局海巡0735号艇为现场指挥船,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增派中国渔政33102号船,舟山海事局增派海巡07348艇连同浙江海洋大学浙渔科2号船共同参与救助和现场警戒,同时联系120急救中心到三江码头待命救助伤员。经过四艘救助船舶共同努力,落水人员均被成功救起,11点40分,演习顺利结束,本次演习各方通力配合,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达到了演习效果。


通过本次外海测试和搜救演习,有效检验了恶劣海况下智能示位标的实际性能和秀山东海域各海上应急救助单位的海上搜救应急协调联动能力。下一步项目组将根据外海测试情况形成技术报告,向全社会公布。
